京沪收入破6万,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吗?

  • 来源: 学府考研
  • 浏览: 904
  • 2019-02-25
我要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的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在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就有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远超于全国居民人均水平一大截。只是,不清楚,以京沪两地的人均水平,是否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

  据记者近日在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了解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我国201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人均GDP为6.45万元(约合9600美元)。其中有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率先进入了“6万元俱乐部”,即北京和上海居民,这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都比全国平均水品高一倍多。

  从工资水平来看。我国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已经进入了高收入的行列,比如北京私营单位中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就达到了14.5万元,而在非私营单位中,北京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人员更以17.54万元居首。

  那么,我国各地居民收入水平大致如何、哪些行业算得上高收入行业呢?

  京沪人均年收入超6万

  什么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它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从各省份的情况来看,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遥遥领先,位列前两位,分别为64183元和62361元。排名三至五位的依次是浙江(45840元)、天津(39506元)、江苏(38096元)。而从同比增速来看,云川贵陕等西部地区的增速较快,均超过了9%,贵州更是以10.3%的增速领跑。

  6万元,类似波兰等国家水平

  上海、北京两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率先进入了“6万元俱乐部”,以当前的汇率折算,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是9200美元,上海是9500美元,这样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如何呢?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个人可支配收入(2000年)》中显示,按照2000年现价美元计算,1980年美国人均个人可支配收入为8576美元,1985年为12341美元。

  若按2018年美元对人民币6.62的平均汇率计算,1980年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773元人民币,1985年为81697元人民币。

  对此,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在60%左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中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元,大致相当于中低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类似于匈牙利、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水平。

  2017年华泰宏观发表的一篇报告介绍,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5060美元,而同期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400美元,2015年,中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当于同期美国水平的12%、日本水平的26%、韩国水平的35%、英国水平的17%。

  哪个行业工资最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按现价看,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是2010年的2.3倍。按可比价看,2011~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增长85.7%。

  从近5年的数据来看,在构成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个来源中,工资性收入仍占有最大的比重。2018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5829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1%。但转移净收入却是增长最快的部分。2014~2018年,工资性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9.7%、9.1%、8.0%、8.7%、8.3%;转移净收入的增幅比例则为12.6%、11.2%、11.7%、11.4%、8.9%。

  在人均消费支出方面,食品烟酒消费支出的增幅在明显放缓,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维持高位增长。2014~2018年,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比例为8.9%、7.1%、7.0%、4.3%、4.8%;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比例分别为14.5%、11.5%、12.3%、11.0%、16.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8》显示,按行业分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2017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首位,达到70415元,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58102元,金融业为52289元。

  分地区来看,在各省份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北京金融业达到了144952元,远超其他行业和其他地区的同行业。

  而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2017年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仍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居第一,达到133150元。而如果分地区来看,北京市金融业人均工资达到253637元,成为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

  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长

  近5年来(2014年~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长幅度分别是10.1%、8.9%、8.4%、9.0%、8.7%。

  与此同时,2014年至2018年我国GDP的年度增长率分别为:7.4%、6.9%、6.7%、6.9%、6.6%。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跑赢GDP,增幅高于GDP两个百分点左右。

  对此,范为表示,从国际社会看,越发达的地区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超过GDP增速,说明能够更多地把经济建设的成就造福于民。

  从2019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将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

  比如上海市提出,2019年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北京同样将2019年GDP预期增长目标设定为6%~6.5%,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贵州则明确2019年的预期目标: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0%左右等。

  与此同时,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有捐介绍,未来两年内,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8%以上,即可实现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翻番的目标。

  延伸阅读

  个税改革后工资收入究竟有何变化?附加扣除夫妻该咋选

  今年元旦起,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起征点”上调、三档税率结构调整、新增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改革全面实施后,给纳税人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近日,记者来到四川成都,走访不同收入群体,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快递员月缴个税减少800多元

  在成都市区一个快递网点,一位快递小哥把工资收入的详细情况透露给我们。

  四川某速运公司快递派送员 小林:

  个税(改革)前,收入比如说大概11000元左右的话,个税扣除(缴纳)大概就接近1000元左右,但是个税(改革)后,同样的工资,差不多少了800元钱左右,只有100元,确实少了很多。

  按照新的个税法:小林发放工资11000元,起征点提高到了5000元,再减除小林可享受的子女教育、房屋租金共25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余下3500元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是3%10%,需要缴纳个税140元,比改革前减少了800多元。

  四川某速运公司公共事务部负责人 燕丹妮:

  在新税法之前,我们公司大概有90%的员工都需要缴纳个税,在改革之后,缴纳个税的人数下降了63%。据悉,公司最多的一位员工,这个月是享受了4900元钱的专项(附加)扣除。

  按年计税 平抑月份税负波动

  由于快递小哥的工资收入主要来源于计件提成,月份工资波动特别大。他们淡季收入只有4、5千元钱,旺季收入个别人可能高达两万元,老税制“按月计税”,低收入月份4千元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纳税额为零,高收入月份两万元的纳税额则高达1000多元。

  现在,新个税法“按年计税”,在一个年度内就可以把收入较高月份的应纳税所得额,填补到免税额度不足扣除的月份。比如,将小林3500元的“免税额度”由高收入月份,调整到低收入月份,不仅低收入月份应纳税所得额刚好为零,高收入月份应纳税所得额也降了下来,整体上比“按月计税”减税400元。就有利于月份工资波动大,部分月度免税额不足扣除的、中低收入群体,总体上拉低税负。

  工资收入越高 享受个税优惠额度越大

  个税改革后,按年计征,拉低了中低收入群体、月份工资波动大产生的税负差。那么新的计征方式,对中高收入群体又有哪些影响呢?在成都一家软件公司,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一月份的企业工资单,做了详细的梳理。

  四川某软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钱屹华:

  今年1月份以后,我们的纳税人数大概下降了几十个人,但是我们的纳税金额下降比较多,大概下降了62%左右。我们整体员工数大概是753个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最高扣除额度达到了5000元。

  将林先生的月度工资取整为23000元,个税改革前,减除单位预扣的三险一金(专项扣除)1100元左右,再减除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个税免征额),余下18400元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有3%10%20%25%,需要缴纳个税3595元。

  个税改革后,由于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林先生还可以享受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三项共3000元的专项附加扣除,余下13900元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有3%10%20%,需要缴纳个税1370元。

  实行年度税率表 扣税方式有变化

  虽然林先生算出一月份,自己应该缴纳个税1300多元,但是记者看到其工资单上的实缴金额却为400多元。税务人员称,个税改革后,实行的是“年度税率表”计税,和个税改革前的“月度结算”有了差异。

  新个税法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将当月工薪收入和之前每个月的收入进行累计,再减除同样累计计算的免税额度,余额按照个人所得税“年度税率表”预扣预缴,最后进行年度汇总结算。这样,同一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12个月的总和,既有利于纳税人申报扣除,也方便扣缴义务人进行财务核算。

  部分附加扣除 夫妻选扣有学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次改革,增加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不仅提高了纳税人的申报积极性,而且纳税人如果想充分享受政策的优惠,还有不少细账值得算一算。

  成都印钞公司职工 李向鹏:

  我爱人她的收入低一点,她的起征点调整以后,她就可以享受基本上免税的额度。我收入高一点,就把子女附加专项扣除划到我的头上,这样我的节税额度就更大一点。

  按照新的个税法:住房首贷利息可以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月1000元扣除;子女教育既可选择由夫妻一方按每孩每月1000元扣除,也可选择夫妻双方分别按每孩每月500元扣除。

  由于这个扣除额度牵涉到工资收入的“级距税率”,所以,李先生和妻子商量后,准备把这些扣除额度,全部交给工资收入更高的李先生,以享受更多的优惠。

  大病”据实扣除” 另五项”定额扣除”

  新个税法实施后:子女教育、(学历)继续教育(职称除外)、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五项,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实行每月“定额扣除”;但是大病医疗不仅要“据实扣除”,并且要在次年汇算清缴时才能扣除。

  四川省税务局个人所得税处副处长 杨柳:

  考虑到全国各地的医保结算系统略有不同,而且纳税人生病期间可能取得票据也不完整,甚至有跨年度生病的情况,所以对大病医疗这个支出项目,我们的设计是在平时预扣预缴环节不报送,统一在年度汇算清缴的时候,由纳税人自行报送。

  杨柳介绍,考虑到大病医疗可能产生道德风险,所以新个税法只对个人自负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的部分,按每年8万元限额“据实扣除”。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教育、房贷利息等方面的实际支出要远远高于目前的扣除标准,但是要完全实行“据实扣除”,对征纳双方而言,目前都还比较困难。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个税一处调研员 任宇:

  实行定额扣除是充分考虑到征纳双方简便操作的需要,也是国际惯例。这种标准的定额扣除方式简化了征纳操作,减少了纳税人办税负担,对于老百姓来讲,很容易理解,税务机关征纳双方都非常容易操作,简便易行。

好成绩,从选择好老师开始

赵宇 考研政治

全国优秀高端教育品牌学府考研精品课研发团队,旨在为每一位考研学子提供最有效、最贴近实战的考研辅导课程

立即预约

热门专题

已有2015名学员在学府学习

你想学什么?写出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0238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