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考研:推荐六本新闻传播专业的入门好书!

  • 来源: 学府考研
  • 浏览: 1012
  • 2020-01-16
我要分享:
摘要: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进入了愉快的寒假了吧,准备在今年12月考研的21萌新们是不是已经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学习了呢?学府考研老师今天就为大家送上新闻传播专业几本较好的入门书,不仅可以当作假期的消遣,还可以为开学之后的复习积累一定的基础哦~

  一、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

  作者:[美]比尔·科瓦奇(BillKovach)/[美]汤姆·罗森斯蒂尔(TomRosenstiel)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刘海龙/连晓东

  这是一本针对新闻工作者和普通公民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主旨是找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也就是书中总结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作者经过大量的调查与访谈,对新闻工作者的共识进行了概括和描述。

  摘抄

  新闻工作的目标是向人们提供获得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1.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2.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3.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4.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5.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6.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7.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8.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9.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二、新闻的历史

  作者:[美]米切尔·斯蒂芬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陈继静

  《新闻的历史(第三版)》是一部以全球眼光讲述的新闻史。作者采用了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将新闻的历史向上追溯至史前时期,向下贯通至当今信息爆炸时代。

  《新闻的历史》最初于1988年出版,一经面世便受到好评,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图书”(notablebookof1988)。第二版出版于1996年,获得更大反响,被译成葡萄牙文、荷兰文、中文、日本等各种版本。2007年,斯蒂芬斯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三版。新版不仅扩充了电视新闻部分的内容,还增写了全新的一章,专门阐述互联网和数字革命。

  作者视野广阔,古今中外各种史料信手拈来,读者读来颇有酣畅淋漓之感;文笔生动有趣,字里行间不乏狡黠机智的评论,随时令人眼前一亮。

  摘抄

  18世纪,欧洲的咖啡馆和“说书人”已面临手抄新闻和印刷新闻的竞争(但印刷新闻在很多国家都受限制;法国尤甚,政府管制是主要原因)。口头文化的衰落(古典学家埃里克·哈夫洛克[EricHavelock]认为,自《荷马史诗》出现以来,这一漫长的过程便开始了。)由此加速。手抄新闻和印刷新闻甚至开始被口头新闻传播者利用。“说书人”尽管被孟德斯鸠嘲笑、贬低,实际上却既有文化又有资源...

  三、真相

  作者:比尔?科瓦奇(BillKovach)/汤姆?罗森斯蒂尔(TomRosenstiel)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陆佳怡/孙志刚/刘海龙

  本书是资深记者写给普通公民的新闻消费指南。

  在网络时代,面对脱口秀评论者和自媒体的众声喧哗,网站无休止的链接和添加,“真实的新闻”是否已经死亡?旧的权威已被推翻,新的权威正在被创造,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寻找真实、可靠的信息,仍然是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目标。同时,这也是新闻消费者的目标。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谣传,哪些信息、观点是可信的呢?本书旨在回答上述诸多疑问,探讨信息文化正在发生着何种改变。它为所有的公民提供了一种路径导航——用六步质疑法分辨谣传,获得事实的真相。

  摘抄

  一些静观当今媒体格局的人想知道真相是否依然重要。他们或许推测,在新的信息时代中,现实取决于信念,与是否客观、是否确证无关。现在,真相有红蓝之分,媒体有红蓝之别。沃尔特·克朗凯特这样的把关人已被比尔·奥赖利和基思·奥尔伯曼这样的拉拉队员所取代。后者不再试图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早已有先入之见。某种程度而言,我们也许已经从信息时代(theageofinformation)进入了肯定时代(theageofaffirmation)。。

  四、传播学概论

  作者:[美]威尔伯·施拉姆/[美]威廉·波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译者:何道宽

  威尔伯·施拉姆(WilburSchramm)的《传播学概论》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E.M.罗杰斯这样评价施拉姆:“如果能够以某种方式抹掉施拉姆对传播学领域的贡献,世界上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学科了。”

  全书共15章,分别论述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摘抄

  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总和,在这些关系中,某些信息是共享的。我们要明确了解的一点是: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它本身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除非是传播关系中人使之成为不可思议。讯息本身并无含义,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因此,我们研究传播是,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与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被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但是,仔细地注意一下,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

  五、传播学史

  作者:[美]E·M·罗杰斯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殷晓蓉

  撰写传播学史的历史学家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E·M·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学史,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涉及众多人物与机构以及若干学科的知识背景,并以此表明,传播研究如何富有意义地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这种有重点的综合研究使该书成为上述领域的学者必读的读物。该书内容丰富,史实性强,图文并茂,人物生平纪事详尽,叙述有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故会为传播学的广大专业与业余读者所喜爱。

  摘抄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传播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从欧洲为美国带来了诸如勒温、拉扎斯菲尔德、阿多诺等流亡学者;它吸引了像霍夫兰和拉斯韦尔那样的美国学者从事传播研究;它还把那些将要开创传播学领域的学者连接成一个密集的网络。因此,一个由传播学者构成的五行学院在华盛顿形成。”

  六、人民的选择

  作者: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人民的选择(第3版)》作为美国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为大众传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通过对1940年美国大选中的民意进行研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媒介效果、人的社会属性和选战期间的人际联系,提出了在今天新媒体时代越发受重视的“两级传播流”和“意见领袖”等概念,从而成就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奠定了主要作者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工具制造者”的传播学先驱地位。

好成绩,从选择好老师开始

赵宇 考研政治

全国优秀高端教育品牌学府考研精品课研发团队,旨在为每一位考研学子提供最有效、最贴近实战的考研辅导课程

立即预约

热门专题

已有2015名学员在学府学习

你想学什么?写出来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学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8002389号-10